注塑制品內部質量的定義是指制品內部的缺陷程度,如氣孔、縮孔、色差、熔接痕、銀紋等。這些缺陷會影響制品的物理性能、力學性能和外觀質量。其中對注塑制品內部質量影響最大的因素是制品收縮、沖擊強度以及內應力產生。
1.制品收縮
注塑制品在成型過程的收縮可分3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在澆口凝固前的保壓階段。制品的收縮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熔體的補償程度。由于模具溫度低,熔體溫度在不斷地下降,熔體密度和黏度在不斷地提高。因此,這時熔體的補償能力主要取決于保壓壓力的大小和維持向模內傳遞的時間。
第二階段是從澆口凝固開始至脫模的冷卻階段。這個階段再無熔體進入模腔內,制品的重量不會再改變,但制品的密度或比容將發生變化。
第三階段是從脫模開始至使用階段的收縮。這是屬于自由收縮。
2.沖擊強度
注塑制品的沖擊強度表現出更突出的各向異性。沖擊強度除與聚合物的分子結構和注塑工藝條件有關外,還與制品結構形狀、澆口和位置、數目、分布及排列形式有關。
這是因為沖擊強度,主要由聚合物加工過程形成的內應力(取向應力、溫度應力、形變-誘導應力)所決定。
3.內應力產生
制品中內應力的存在會嚴重影響制品的力學性質和使用性能;由于制品內應力的存在和分布不均,制品在使用過程中發生裂紋,在玻璃化溫度以下使用使用時,常發生不規則的變形或翹曲,還會引起制品表面“泛白”、渾濁、光學性能變壞。
內應力降低制品對光、熱以及腐蝕介質的抵抗能力,在環境作用下,發生應力開裂或出現“龜裂”,因此,減小或均化制品的內應力具有重要意義。但內應力也有可利用的一面,例如可以利用取向內應力產生各向異性的力學特點,使在受力方向上產生較高的強度,在應用中有選擇地使用制品,例如生產拉伸薄膜和編織帶等。
注塑制品的內部質量與材料、設備、工藝等多種因素密切相關。為了提高注塑制品的內部質量,需要在材料選擇、設備維護、工藝優化等方面進行全面控制和管理。